【全】烷基苯磺酸盐为 ,单位操作成本高
在采油用发泡剂 芳烃类、唐山,河北,全国|价格,批发,技术,效果、水处理剂等文章中,让大家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知识,但"烷基苯磺酸盐为 ,单位操作成本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还是比较陌生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初步形成了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剂的三元复合驱配套技术
围绕烷基苯磺酸盐这类活性剂,经过“八五”、“九五”期间不懈努力,已经在室内配方优选、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矿场试验以及注采工艺和地面工程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
4.1.1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以上已完成的4个烷基苯磺酸盐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的好效果。其中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在长期含水100%的情况下,目前已取得了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9.26% (OOIP)。正在进行的北一区断西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已取得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6.57个百分点的效果,预计最终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
4.1.2虽然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产生乳化和结垢,但仍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
(1)三元复合驱采油速度高于聚合物驱
虽然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出现了乳化和结垢现象,特别是杏二区西部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在乳化严重时,采出液的粘度高达180 mPa·s,使试验区产液能力下降幅度较大,采液指数下降了5015% ~9515%,但由于该阶段综合含水很低,因而采油速度仍保持了较高水平,平均年采油速度在414%~1713%之间,高于聚合物驱。
(2)三元复合驱注入能力略高于聚合物驱,采液能力略低于聚合物驱
先导性矿场试验表明,各试验区在注入强度为610~1810 /(dm)的条件下,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吸水能力下降,比聚合物驱注入能力下降幅度要低。在不同井距、不同油藏条件下,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驱采液能力都明显下降,但下降程度各有不同。采液能力变化主要与井距有关烷基苯,烷基苯磺酸盐为同时还与乳化、结垢的程度有关。
这篇文章您或许更喜欢:
近年来,辽河油田一直在寻找新的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把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结合起来用于热力采油,不仅拓展了二氧化碳气体采油的应用领域,而且也丰富了以蒸汽吞吐为主的热力采油的内容。同时利用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的调剖作用,构成了以蒸汽吞吐为主、二氧化碳气体采油为辅、表面活性剂为调剖剂的综合热力采油新工艺。
截止2003年底,曙一区杜84块油藏已累积探明含油面积为612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8 273万吨。纵向上发育了3套开发层系:馆陶油层、兴隆台油层兴Ⅰ—兴Ⅳ组和兴Ⅵ组。1997年对兴隆台油层进行了开发部署,主要采用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在一套层系约70m井距正方形井网内,总体部署开发井995口,其中直井983口,水平井12口(试采)。截至2004年12月底完钻各类井632口,投产620口,开井460口,产油量为3 253t/d, 平均单井产油量为7.1t/d,累积吞吐4 200井次,平均单井吞吐6.8井次。累积注蒸汽量为918.9万吨,累积产油量为407.2万吨,累积产水量为616.4万吨t,累计油汽比为0.44,累计回采水率为67%,采出程度为7.2%。2000年对馆陶油层进行了开发部署,确定馆陶油层采用直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在一套层系的70m井距正方形井网及在距油水边界200m以外的区域进行部署,馆陶油层总体部署开发井225口。截至2004年底共完钻各类井220口,目前蒸汽吞吐开发投产208口,开井182口,产油量为1 251t/d,平均单井产油量为6.9t/d,累积吞吐1 635井次,平均单井吞吐7.9井次。累积注汽量为311.1万吨,累积产油量为214.2万吨,累积产水量为249.7万吨,累积油汽比为0.69,累积回采水率为80%,采油速度为1.74%,采出程度为8.2%。超稠油蒸汽吞吐阶段生产特点:杜84块超稠油油藏与普通稠油和特稠油的生产周期相比,初期生产天数约为60d,而普通稠油油藏生产天数为250d;周期产量约为800t,普通稠油的周期产量为6 000t;初期油气比为015,而普通稠油为110以上。因此,杜84块超稠油具有周期生产时间短、周期产量低、油汽比低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高轮蒸汽吞吐阶段周期产量低、日产水平低、油汽比低,单位操作成本高;
②蒸汽吞吐阶段平面动用半径有限,井间剩余油富集;
③产量递减快,年综合递减率平均约为20%;
④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低,预测馆陶油层采收率为22%,兴隆台油层采收率为25。
“烷基苯磺酸盐为 ,单位操作成本高”所述的内容,是我们的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还记得上篇采油用发泡剂 芳烃类中说了什么吗?这些或许都有些不全面的地方,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一一说明!
本文关键词:烷基苯 磺酸盐 20 吞吐 三元 复合 累积